时间: 2025-05-01 08:1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3:08
词汇“峭行”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峭”通常指陡峭、险峻,而“行”则指行走、行动。将两者结合,“峭行”可能指的是在陡峭或险峻的地方行走或行动。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字面解释进行。
“峭行”字面意思是在陡峭或险峻的地方行走或行动。
由于“峭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物在艰难险阻中的行动,强调其勇敢或冒险精神。
由于“峭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
在强调勇敢和冒险精神的文化背景下,“峭行”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人。
“峭行”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敢、冒险和挑战,带来一种激动和敬畏的情感反应。
由于“峭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描述登山或探险经历时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峭行”来描绘一种勇敢前行的精神:
在峭行的路上,
每一步都是对未知的挑战,
勇敢的心,不畏险阻,
向着高峰,坚定前行。
“峭行”可能让人联想到陡峭的山峰、艰难的攀登,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声音,如风声、脚步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峭行”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形容陡峭和行走的词汇来实现。
“峭行”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能够形象地表达在艰难环境中前行的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