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5:52
“滔滔不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水流不断,形容水流连续不断,比喻言语或事物连续不断,源源不绝。
“滔滔不息”源自《诗经·小雅·采薇》:“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水流或言语连续不断的成语。
在**文化中,水常被比喻为智慧和生命的源泉,因此“滔滔不息”也常用来形容知识的传承和智慧的流动。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连绵不断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滔滔不息”来形容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他的知识渊博,讲解连贯,让学生受益匪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江水滔滔不息,岁月悠悠长流,人生如梦,唯有爱与希望,永不止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宽阔的江河,水流湍急,日夜不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连贯、旋律流畅的乐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unceasing”或“continuous”,但“滔滔不息”更具有形象性和文学性。
“滔滔不息”这个词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它在描述连续不断的事物时非常有力,是汉语中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连绵不断的概念。
其深无极,悠悠既凑,滔滔不息。
他俩人伫立在阁上,面对~的汀江既有对往事的几多感慨,又有对未来的无限踌躇。
1.
【滔】
(形声。从水,舀(yǎo)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滔,水漫漫大貌。 、 《广雅》-滔,漫也。 、 《书·尧典》-象恭滔天。 、 、 《诗·齐风·载驱》-汶水滔滔。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组词】
滔涸、 滔漭、 滔滔滚滚,滔漫
2.
【滔】
(形声。从水,舀(yǎo)声。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滔,水漫漫大貌。 、 《广雅》-滔,漫也。 、 《书·尧典》-象恭滔天。 、 、 《诗·齐风·载驱》-汶水滔滔。 、 《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 《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组词】
滔涸、 滔漭、 滔滔滚滚,滔漫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