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3:4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41:01
词汇“峭论鲠议”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峭论”和“鲠议”两个词组成,通常用来形容言辞尖锐、直率,有时带有批评或反对的意味。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峭论鲠议如利剑,
直指人心不畏难。
言辞虽尖锐,
真理永流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峭论鲠议”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颜真卿]其后归朝,峭论鲠议,为奸臣所挤,殒于贼手。
1.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
3.
【鲠】
(形声。从鱼(或从骨),更声。本义:鱼骨,鱼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鲠,鱼骨也。
【组词】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4.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议,语也。 、 《广雅》。按,谓论事之宜。-议,谋也。 、 《诗·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议。 、 《荀子·王制》-法而不议。 、 《史记》-赵王悉召群臣议。
【组词】
议计、 议妥、 议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