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7:52
词汇“剖烦析滞”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深意的表达。
综合起来,“剖烦析滞”指的是深入分析和解决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消除阻碍,使之流畅。
“剖烦析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的特点,即通过简洁的表达传递深刻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它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文化中,解决问题往往强调深入分析和细致处理。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倾向,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冷静、理性的思考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深入的分析能力。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时“剖烦析滞”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它提醒我在处理问题时要深入、细致,不能浅尝辄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剖烦析滞,智慧之光,
深入问题,解谜团。
细致分析,不畏难,
流畅思维,创新篇。
想象一个智者在昏暗的房间里,手持烛光,仔细研究着一张复杂的地图,试图找到通往宝藏的路径。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剖烦析滞”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lve into complexities”或“analyze intricaci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深入分析复杂问题的意思。
“剖烦析滞”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我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精确,也提醒我在解决问题时要保持深入和细致的态度。在未来的学*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意运用这个成语,提升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2.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
3.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
4.
【滞】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滞,凝也。 、 《周礼·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 、 《楚辞·涉江》-淹回水而凝滞。 、 《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