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7:19
剖心析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剖开心脏,分析肝脏”,比喻深入剖析人的内心或事物的本质。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彻底的分析和理解。
在文学作品中,剖心析肝 常用来形容作者或人物对某件事情或情感的深刻剖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哲学或文学批评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深入的分析过程。
同义词:深入剖析、细致分析、透彻理解 反义词:浅尝辄止、表面功夫、一知半解
剖心析肝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医学和哲学思想,古人认为心脏和肝脏是情感和思维的重要器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对事物本质的深入分析。
在文化中,剖心析肝** 强调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这与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有一定的联系。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深入研究、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严肃和深刻。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深入探究事物本质的人,如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文学批评家。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阅读一本哲学书籍时遇到过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作者对某个复杂概念的深入分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剖心析肝,探寻真理的深渊, 字字珠玑,句句铿锵。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位学者在昏暗的灯光下,专注地研究着一本古老的书籍。听觉上,我联想到深夜里,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dissect the heart and liver",但这个表达在英语中并不常见,更常见的表达是 "to analyze thoroughly" 或 "to ge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剖心析肝 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理解了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本质的重要性。这个词汇的深刻含义和丰富的文化背景使其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语言学对象。
两主二臣,剖心析肝想念,岂移于浮辞哉?
敢~,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
1.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
4.
【肝】
(形声。从肉,干声。本义:肝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肝,木藏也。 、 《释名·释形体》-肝,榦也。于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 、 《仪礼·士昏礼》-赞以肝从。 、 《礼记·月令》-祭先肝。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肝肺、 肝鬲、 肝脑、 肝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