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3:13
怪物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那些在神话、传说、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中出现的,通常具有超自然力量、异常外貌或恶劣行为的生物。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可以泛指那些行为异常、令人恐惧或厌恶的人或事物。
怪物一词源自中古英语的“monster”,进一步追溯到拉丁语的“monstrum”,意为“奇迹、预兆”。在古代,怪物被认为是神灵的警告或预兆,而在现代,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那些异常或令人恐惧的事物。
在不同的文化中,怪物有着不同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怪物常常与恐怖和邪恶联系在一起,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怪物可能更多地被视为神秘和强大的象征。
怪物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如恐惧、厌恶或好奇。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未知和危险,同时也可能激发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怪物常常出现在夜晚的噩梦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理解怪物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它们成为了探索人性复杂性的工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怪物”:
在月光下,怪物悄然行走, 它的影子,比夜更深。 心中的恐惧,如影随形, 但它的眼,却藏着温柔。
怪物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恐怖电影中的特效画面,或是某些音乐作品中低沉、阴森的旋律,如《惊魂记》中的主题音乐。
在不同语言中,怪物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在日语中,“怪物”可以翻译为“モンスター”(monsutā),在西班牙语中为“monstruo”。
怪物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是文学和艺术中的重要元素,也是人们探索未知和恐惧的工具。通过对怪物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多义性和文化差异,从而丰富我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1.
【怪】
(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怪,异也。 、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 《书·禹贡》-铅松怪石。 、 《山海经·中山经》-苟床之山多怪石。 、 《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见怪物 、 《周礼·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 魏学洢《核舟记》-嘻,技亦灵怪矣哉! 、 《水经注·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 《聊斋志异·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组词】
怪伟、 怪物相、 怪迂、 怪谲
妖精,鬼物。
【引证】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博物志》-土之怪为獖羊。 、 《西游记》-山高必有怪。
【组词】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 魔怪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