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2:37
“怪诞诡奇”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容事物异常、离奇、不可思议。具体来说:
在文学作品中,“怪诞诡奇”常用来形容情节、人物或场景的非同寻常,增添神秘和悬疑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描述某人的行为或某个**的不可思议。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超自然研究,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难以用常规科学解释的现象。
“怪诞诡奇”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人们对异常现象的描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表达对非寻常事物的感受。
在**文化中,“怪诞诡奇”常常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联系在一起,用以描述那些超自然或不可思议的元素。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也被用来形容那些超越常规思维的艺术作品或科学发现。
这个词组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吸引人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未知和探索的欲望。它也可能引发一种轻微的恐惧或不安,尤其是当用来描述那些难以理解或控制的现象时。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一本关于古代神话的书时遇到这个词组,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书中那些奇异的故事和角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怪诞诡奇,编织着古老的谜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充满奇异形状和颜色的画作;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充满不和谐音符的旋律,引发听者的好奇和探索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zarre and uncanny”,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能传达类似的非同寻常和神秘的感觉。
“怪诞诡奇”这个词组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能够形容事物的非同寻常,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这样~的事让人难以置信。
1.
【怪】
(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怪,异也。 、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 《书·禹贡》-铅松怪石。 、 《山海经·中山经》-苟床之山多怪石。 、 《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见怪物 、 《周礼·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 魏学洢《核舟记》-嘻,技亦灵怪矣哉! 、 《水经注·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 《聊斋志异·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组词】
怪伟、 怪物相、 怪迂、 怪谲
妖精,鬼物。
【引证】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博物志》-土之怪为獖羊。 、 《西游记》-山高必有怪。
【组词】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 魔怪
2.
【诞】
(形声。从言,延声。本义:说大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诞,词诞也。 、 《书·酒诰》-诞惟民怨。 、 《书·大诰》-肆朕诞以尔东征。 、 《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诞,大言也。”-言神事如迂诞。 、 《汉书·艺文志》-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
【组词】
诞诈、 诞辞、 诞言
3.
【诡】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诡,责也。 、 《汉书·赵充国传》-自诡灭贼。 、 《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
【组词】
诡求、 诡驳、 诡责、 诡令
4.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