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0:16
“作者”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创作文学作品、学术论文、艺术作品或其他类型作品的人。在文学领域,作者通常指的是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等;在学术领域,作者可能指的是撰写研究论文或学术著作的学者。
“作者”一词源自拉丁语“auctor”,意为“创造者、发起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中世纪英语中演变为“autour”,最终在现代英语中定型为“author”。
在许多文化中,作者被视为知识和智慧的传递者。在版权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背景下,作者的权利和作品的合法使用受到重视。
“作者”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创造力、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作者个人经历和创作过程的好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读书俱乐部,我们经常讨论不同作者的作品,这让我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作者”:
在文字的海洋里,作者是航行的船, 每一句诗行,都是心灵的波澜。
想象一位作者在安静的书房中写作,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专注和创造的氛围。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作者”的概念和尊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作者的作品可能更强调集体智慧而非个人成就。
通过对“作者”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它在文学、学术和法律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作者的身份和背景对于深入理解作品至关重要,同时也让我更加尊重知识产权和创作者的劳动成果。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引证】
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组词】
者回、 者般、 者流、 者番、 者里、 者个、 者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