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9:53
词汇“注籍”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尤其是在法律、行政管理或历史文献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注籍”字面意思是指将某人的姓名、身份等信息登记在官方的册籍上。在古代,这通常涉及到户籍的管理,即将个人的信息记录在官方的户籍簿上,以便于政府进行人口统计、征税、征兵等管理工作。
“注籍”一词可能源自古代的户籍管理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有所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在**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注籍”与社会秩序、国家管理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虽然户籍制度仍然存在,但“注籍”这个词汇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注籍”可能带有一种正式、官方的感觉,与个人隐私和身份认同有关。
在现代生活中,“注籍”可能与出生登记、户口迁移等官方手续相关,是个人生活中必须面对的行政程序。
在创作中,可以将“注籍”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过程,或者象征性地表示一个人身份的转变。
由于“注籍”与官方文件和登记有关,可能会联想到正式的文书、印章和官方的办公环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涉及到类似的官方登记过程,但具体的词汇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
“注籍”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管理的特点。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
1.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