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35:07
焚炙(fén z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火焚烧或烤炙。基本含义是指用火进行烧毁或加热处理。
“焚炙”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焚”意为烧毁,“炙”意为烤。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就有“焚如”一词,意为烧毁。随着时间的推移,“焚炙”逐渐被用来形容更为广泛的烧毁或加热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火往往象征着毁灭与重生。因此,“焚炙”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被用来象征深刻的转变或净化。
“焚炙”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痛苦和破坏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烈火、痛苦和毁灭,同时也可能让人想到重生和净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野营活动中体验到“焚炙”的感觉,当时我们用篝火烤食物,感受到了火的温暖和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焚炙”:
烈火焚炙着夜空,
星辰在火焰中舞蹈。
每一颗心,都被炙烤,
在爱的火焰中重生。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荒野中,烈火熊熊燃烧,火光映红了天空。耳边是火焰噼啪作响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深刻感受到“焚炙”的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corch”或“burn”,它们在描述烧毁或加热的过程中与“焚炙”有相似的含义,但在文化和情感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焚炙”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烧毁或加热,还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层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2.
【炙】
(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炮当作灼。-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 《颜氏家训》-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 、 《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毋嘬炙。 、 《礼记·礼运》-以烹以炙。 、 《史记·刺客传》-置匕首鱼炙之腹中。 、 《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 《乐府诗集·西门行》-饮醇酒,炙肥牛。
【组词】
炙煿、 炙肉、 炙羊、 炙鼠、 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