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0:18
“好意”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良好的意愿或友好的意图。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出于善意或为了帮助他人而采取的行动或提出的建议。
在文学中,“好意”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他们的善良和同情心。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赞赏或解释某人的动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好意”可能被用来分析人际互动中的积极因素。
同义词中,“善意”强调内心的纯洁和真诚,“好心”则更多指行为上的友好和帮助,“仁慈”和“友好”则更多描述性格特质。反义词中,“恶意”和“敌意”强调负面和敌对的意图,“不良意图”和“坏心眼”则更多指行为上的不诚实和有害。
“好意”一词源于汉语,由“好”和“意”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好”通常指美好或善良,“意”指心意或意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好意”逐渐被用来描述积极的、有益的意图。
在**文化中,“好意”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助。在社会交往中,表达好意被认为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表现。
“好意”一词给人带来温暖和积极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善良、友好和乐于助人的形象,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朋友在我困难时伸出援手,他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好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支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好意”:
春风拂面,好意如丝,
温暖心田,情谊绵长。
“好意”可以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柔和的音乐和温馨的画面,如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笑声。
在英语中,“好意”可以对应为“goodwill”或“kindness”。在不同文化中,表达好意的方式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为好意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通过对“好意”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好意都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关键因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好意”一词能够有效地传达善意和友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