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3:19
昂霄耸壑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昂、霄、耸、壑。字面意思分别是:昂(高昂)、霄(天空)、耸(高耸)、壑(深谷)。基本含义是指高耸入云,形容山峰或建筑物非常高大,直插云霄。
在文学作品中,昂霄耸壑 常用来形容山峰的雄伟壮观,如“群山昂霄耸壑,气势磅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自然景观或建筑时,仍能体现出其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建筑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地貌特征或建筑高度。
昂霄耸壑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描述高大、雄伟的场景时,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文化中,山峰常被赋予崇高、神圣的象征意义。昂霄耸壑 这个成语在描述山峰时,也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壮丽、宏伟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高山、云海等自然景观,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在旅行中,我曾亲眼目睹一座山峰昂霄耸壑,那种震撼和敬畏之情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群山昂霄耸壑,云海翻涌,天地间一幅壮丽的画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增强听觉上的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wering into the sky" 或 "soaring above the valley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传达出高大、雄伟的意象。
昂霄耸壑 这个成语在描述高大、雄伟的场景时非常有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古来豪杰少人知,昂霄耸壑宁自期。
昔余识夫人之子稚年,固已得其~之气。
1.
【昂】
(形声。从曰,卬声。本义:仰起,抬起)。
同本义。
【引证】
明·魏学洢《核舟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乐府诗集·柳树得春风》-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组词】
昂首、 昂首挺胸
2.
【霄】
(形声。从雨;肖声。本义:米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霄,雨霓为宵。 、 《国语·齐语》。注:“冰雪杂下者谓之霄。”-雨霓为霄雪。 、 《和吴冲卿雪诗》-风助霄仍汹。
【组词】
霄雪
3.
【耸】
(形声。从耳,从声。本义:耳聋) 同本义。
【引证】
马融《广成颂》-子野听耸,离朱目眩。 、 《方言》。郭璞注:“言无所闻常耸耳也。”-耸,聋也…生而聋,陈、楚、江、淮之间谓之耸。荆阳之间及山之东西双聋者谓之耸。
【组词】
耸昧
高起;矗立。
【引证】
宋·沈括《梦溪笔谈》-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上耸千尺。
【组词】
耸人瞻仰、 耸秀、 耸出、 耸耳、 耸然、 耸峭、 耸突、 耸干、 耸擢、 耸耸、 耸翠
4.
【壑】
(会意。本义:深谷,深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壑,沟也。 、 《尔雅·释诂》-壑,溪壑也。 、 《文选·张衡·西京赋》-陆峦超壑。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林壑尤美。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 、 孙文《序》-如怒涛排壑。
【组词】
壑谷、 壑口、 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