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1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16:59
词汇“昃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昃日”进行深入分析:
“昃日”字面意思是指太阳偏西,即日落时分。其中,“昃”字意为太阳偏西,“日”即太阳。因此,“昃日”指的是太阳西斜的时段,通常指傍晚或黄昏。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昃日”常用来描绘傍晚的景色或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一些古风文学或诗词中仍可见其身影。
“昃”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太阳偏西,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汇。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傍晚”、“黄昏”等词汇来表示相似的时间段。
在**传统文化中,傍晚时分常被赋予一种宁静、怀旧的情感色彩。因此,“昃日”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营造一种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氛围。
“昃日”给人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夕阳、归家、一天的结束等意象,唤起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昃日”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诗词或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这个词汇常常能带来一种古典美的享受。
在创作一首关于时光流逝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昃日”来增添古典韵味:
昃日余晖洒古道,
岁月无声染鬓霜。
回首往事如烟散,
唯余心中一抹香。
“昃日”让人联想到夕阳西下的画面,温暖的橙红色调,以及可能伴随的宁静音乐,如古筝或钢琴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怀旧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昃日”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unset”或“dusk”也能传达相似的意境。
“昃日”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汉语的深厚底蕴和古典美。这个词汇在文学创作和表达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能够为作品增添一份古典韵味和深度。
1.
【昃】
(形声。从日,仄(zè)声。本义:太阳西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 《易·离》-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 《书·无逸》-日中昃。 、 《公羊传·定公十五年》。注:“昃,日西也。”-日下昃。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