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6:09
欺上压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欺骗上级,压迫下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特别是指那些利用职权或地位对上欺骗、对下压迫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欺上压下 常常被用来描绘腐败或不诚实的官员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或讽刺某人的不公正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权力滥用和道德失范的问题。
同义词:欺上瞒下、欺君罔上、欺压百姓 反义词:公正无私、廉洁奉公、为民请命
欺上压下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一直用来描述不公正的行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欺上压下** 被视为一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与儒家强调的“仁政”和“民本”思想相悖。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滥用职权、不公正对待下属的行为。
欺上压下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不公和道德败坏。它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愤怒和不满,尤其是在讨论社会不公和权力滥用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表现出欺上压下的行为,我可能会选择远离这样的人,并可能通过适当的渠道揭露其不公正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 欺上压下 融入到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中:
在这不公的天地间,
欺上压下成常态。
谁来为正义发声,
谁来为弱者撑腰?
在视觉上,欺上压下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描绘腐败官员的漫画或插图,画面中官员面带狡猾的笑容,对上谄媚,对下威逼。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新闻报道中对腐败行为的揭露和批评。
在英语中,欺上压下 可以对应到 "deceive superiors and oppress subordinates" 这样的表达。不同文化中对这种行为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欺上压下 这个词汇在描述不公正和道德失范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批评这些行为,还提醒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应保持公正和诚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至关重要。
有些当官的就是靠~来榨取民脂民膏。
1.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压】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