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06:04
太和殿 是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的一个重要建筑,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字面意思上,“太和”意味着宇宙间最大的和谐,“殿”指的是宫殿或大殿。太和殿是故宫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之一,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国家的和谐统一。
“太和”一词源自**古代哲学中的“太和”概念,指的是宇宙间万物和谐共存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和殿”成为特定建筑的名称,但其背后的哲学意义依然影响着人们对这一建筑的理解。
太和殿作为古代皇权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在现代社会,太和殿作为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太和殿给人以庄严、宏伟和历史的厚重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皇权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同时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在参观故宫时,我亲眼目睹了太和殿的宏伟,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珍惜文化遗产,并激发了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太和殿:
在太和殿的檐下,
历史的钟声回响,
黄色的琉璃瓦,
映照着千年的辉煌。
太和殿的图片常展示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在听觉上,可以想象古代宫廷音乐在太和殿中回荡,增添一种历史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皇家建筑也有其对应词汇,如英国的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虽然功能和象征意义不同,但都是各自文化中皇权的象征。
太和殿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和传达文化的精髓。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3.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引证】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战国策·魏策》-苍鹰搏击于殿上。 、 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聊斋志异》-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 、 《汉书·黄霸传》-有举孝子者先上殿。 、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浮屠北有佛殿一所。
【组词】
宫殿、 殿陛、 殿直、 殿使、 殿脚人、 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