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1:31
“太史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古代官职名,即太史。太史是古代朝廷中负责记录历史、天文、历法等事务的官员。在古代**,太史氏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历史记载和天文历法的制定。
在文学作品中,“太史氏”常用来指代历史记录者或知识分子的形象,如在古代诗词中可能会提到“太史氏”来表达对历史的尊重或对知识分子的敬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正式的文献或历史研究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天文学等,太史氏的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太史氏”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制,最早见于周朝。随着历史的发展,太史的职责和地位有所变化,但其作为历史记录者和天文历法制定者的基本职能一直保持。
在传统文化中,太史氏被视为知识的守护者和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工作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和学术价值。在社会背景中,太史氏的存在体现了古代对历史和天文的重视。
提到“太史氏”,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庄严和权威,以及对历史和知识的尊重。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典和庄重的情感色彩。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太史氏”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官制和历史记录的重要性。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太史氏笔下,千年风云变,字字如金,见证王朝兴衰。”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古代官服的太史氏,手持笔墨,正专注地记录着历史**。这种形象可能会伴随着古琴的悠扬声音,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职如罗马的“历史学家”(Historiographer)也有类似的职责,但具体的名称和职责可能有所不同。
“太史氏”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官职,也象征着对历史和知识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深入地把握**古代文化的精髓。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3. 【氏】 ——见“月氏”(Yuèzhī):汉代西域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