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6:26
恃才矜贵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恃、才、矜、贵。字面意思是指依仗自己的才能而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因为自己有一定的才能或成就而骄傲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恃才矜贵 常常用来描绘那些才华横溢但性格傲慢的人物,如古代的文人墨客或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的人。在专业领域,尤其是在学术界或艺术界,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因为自己的专业成就而显得高傲的人。
同义词:自命不凡、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反义词:谦逊有礼、虚怀若谷、平易近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自命不凡”更强调自我评价过高,而“恃才矜贵”则强调因为才能而产生的傲慢态度。
恃才矜贵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的“恃”字意为依赖、依仗,“才”字指才能,“矜”字意为自夸、自大,“贵”字在这里指高贵、尊贵。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才能与品德关系的看法,即才能虽重要,但不应成为骄傲的资本。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而恃才矜贵则被视为一种不良品质。这种观念在儒家文化中尤为明显,强调“君子不器”,即真正的君子不应仅仅因为自己的才能而自视甚高。
恃才矜贵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自己的才能而显得傲慢、不易相处的人。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有才能者的整体评价,即使他们的才能确实值得赞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因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或成就而显得恃才矜贵的人。例如,在工作中,有些技术专家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而看不起其他同事,这种态度可能会影响团队的协作和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恃才矜贵 来描绘一个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傲的诗人形象:
笔下生花才情溢,
恃才矜贵自难群。
孤芳自赏无人懂,
一纸诗篇泪满襟。
在视觉上,恃才矜贵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独自站在高处,俯视下方的人群的形象。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声音高傲、语调不屑的演讲或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rrogant due to one's talent”或“conceited because of one's abilities”,但这些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表达上不如恃才矜贵 那样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
恃才矜贵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才能虽然是宝贵的,但不应成为骄傲的资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避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显得傲慢无礼。
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唯见弘,未尝不改容自肃
1.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
2.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3.
【矜】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引证】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徂耰棘矜。 、 《方言》-矛,其柄谓之矜。
4.
【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贵,物不贱也。 、 《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 、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 《汉书·食货志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组词】
春雨贵如油;昂贵、 贵腾、 贵踊、 贵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