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18
恃才放旷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恃、才、放、旷。字面意思是指依仗自己的才能而放纵不羁,不拘小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但行为放纵、不拘礼节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恃才放旷 常用来描绘那些才华出众但性格孤傲、不拘世俗的人物,如古代的文人墨客或现代的艺术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那些自视甚高、行为不羁的人。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或文学批评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评价那些才华横溢但行为特立独行的个体。
同义词:恃才傲物、才高气傲、才高八斗 反义词:谦虚谨慎、低调内敛、脚踏实地
恃才放旷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才华与个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社会,用来形容那些在各个领域中才华横溢但行为不羁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恃才放旷** 的人物形象常常被赋予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认为他们不受世俗束缚,追求自由和真实。这种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反映了社会对个性和才华的某种理想化追求。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对才华的赞赏和对自由的向往。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中勇于创新、不拘一格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和作品常常给人以启发和震撼。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恃才放旷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创新和个性,但他的行为常常让人难以理解。尽管如此,他的才华和对艺术的执着让我深感敬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恃才放旷的诗人,
在月光下挥洒墨迹,
不拘一格的笔触,
绘出心中的自由。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位艺术家在工作室中恣意挥洒颜料,背景音乐是自由奔放的爵士乐,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强化了恃才放旷 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oastful genius" 或 "arrogant talent",但这些表达更侧重于自负和傲慢,而恃才放旷 则更多强调才华与个性的结合。
恃才放旷 这个词汇在我对汉语成语的理解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才华与个性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描绘那些才华横溢但行为不羁的人物,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1.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
2.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3.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4.
【旷】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旷,明也。 、 《玉篇》-旷,光明也。 、 《庄子·天地》-此人谓照旷。 、 《后汉书》-旷若发矇。
【组词】
旷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