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0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3:35
洗垢求瑕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洗污垢以寻找瑕疵。基本含义是指过分挑剔,寻找微小的错误或缺点,通常用于形容对事物要求极高,不容许有任何瑕疵的态度。
洗垢求瑕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洗垢求瑕,非所以待人也。”原意是指对待人不应过于苛刻,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事物要求极高的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洗垢求瑕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追求完美而忽视实际情况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要适度,不要因为追求完美而失去平衡。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常常与过分挑剔和难以满足联系在一起。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总是不满意、不断寻找问题的人。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对项目的要求洗垢求瑕,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适度的要求是必要的,但过度追求完美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洗垢求瑕,寻觅无瑕之美, 却在完美中迷失,忘记了真实。”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细致的工匠在打磨一件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听觉上,可能是那种不断重复的检查声,如轻轻敲击或细碎的摩擦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nitpick" 或 "look for flaws",但这些表达没有洗垢求瑕那样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洗垢求瑕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完美的追求,但也提醒我们不要过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的要求和态度。
以次知党人之意,未尝一日不在倾臣,洗垢求瑕,止得此事。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