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3:29
“倒枕锤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倒置枕头,捶打床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悲痛或愤怒,以至于无法入睡,情绪激动到需要通过物理动作来发泄。
在文学作品中,“倒枕锤床”常被用来描绘主人公在遭遇重大打击或极度悲伤时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极端情绪状态时,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情感反应。
同义词:
反义词:
“倒枕锤床”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极端情绪状态的生动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口语语境中仍然保留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较为含蓄,但“倒枕锤床”这个成语却提供了一种直接描绘极端情绪的方式。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巨大悲痛或愤怒时的真实反应,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悲痛和愤怒。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极端情绪下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人,这种情感的爆发往往伴随着深刻的内心痛苦。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我没有直接使用过这个成语,但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经常遇到这个成语来描述主人公的极端情绪状态。这让我更加理解在面对巨大打击时,人们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多么激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夜深人静时,星辰黯淡无光,
倒枕锤床声,悲鸣穿透夜长。
心碎如裂帛,泪洒如雨狂,
此情此景,谁能安然入梦乡?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倒置枕头,捶打床铺,周围是寂静的夜晚。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那种沉重的捶打声和悲痛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ear one's hair out”或“pull one's hair out”,用来形容极度的愤怒或焦虑。这些表达虽然在动作上与“倒枕锤床”不同,但在情感表达上有着相似的强烈效果。
通过对“倒枕锤床”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绘极端情绪状态时的独特作用。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阅读和创作中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这类生动成语的运用,以增强我的语言表现力。
短叹常吁,千声万声,倒枕捶床,到三更四更。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6卷:“又且想着他两个此时快乐,一发睡不去了,~了一夜。”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3.
【捶】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捶,以杖击也。 、 《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捶笞膑脚。
【组词】
捶鼓;捶衣裳;捶楚
4.
【床】
(形声。从木,爿(pán)声。本义:坐卧的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 《易·剥牀》王注?-在下而安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组词】
单人床;双人床;帆布床;折叠床;卧病在床;床裙、 床地平、 床背阁、 床上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