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4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41:04
“正己守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端正自己的行为,坚守道德原则。这个成语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的重要性,意味着通过自我约束和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来塑造良好的品行。
在文学作品中,“正己守道”常用来描述那些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物形象,如古代的忠臣、清官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劝诫他人或自我反省,强调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保持正直。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教育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强调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同义词:
反义词:
“正己守道”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成为表达个人品德和道德坚守的重要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正己守道”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紧密相关。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高度重视,是中华文化中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坚定的情感联想,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原则的人物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正直。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正己守道”来提醒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正直和诚信。例如,在面对工作中的不正当竞争时,我会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参与不道德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正己守道心不移,
风雨兼程志更坚。
世间纷扰皆看淡,
唯有清风明月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的清官,身着官服,面容严肃,手持书卷,象征着正直和智慧。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筝曲,如《高山流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坚定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tegrity”(正直)和“moral principles”(道德原则),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个人品德和道德坚守的重要性。
“正己守道”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正直和诚信,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定和自信。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中华文化中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重视,也增强了我对这一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以此知阴阳家不足深泥,唯正己守道为可恃耳。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4.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