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1: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1:32:16
“传薪”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传递火种,源自古代传递火种以保持火种不灭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比喻为传递知识、技艺或文化传统,强调的是一种传承和延续的过程。
在文学作品中,“传薪”常用来形容师徒之间知识的传递,或者文化传统的继承。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教育、文化传承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
同义词中,“传承”强调的是从一代到另一代的传递,而“传薪”更侧重于比喻性的火种传递,带有更强的象征意义。反义词则表达了与传承相反的概念,即中断或失去。
“传薪”一词源于古代的火种传递行为,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用法,用以描述知识、技艺或文化的传递。在语言的发展中,这个词汇保留了其原始的象征意义,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文化领域。
在**文化中,“传薪”与尊师重道、家族传承等传统观念紧密相关。它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传统价值的维护。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传薪”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火种的传递,象征着光明和生命的延续。在情感上,它激发人们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和责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社区的文化传承项目,我们努力将一些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传递给年轻一代,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薪”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传薪”:
在岁月的长河中,
我们传薪不息,
将智慧的火种,
传递给未来的晨曦。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者手持火把,将火种传递给年轻人,火光映照着他们的脸庞,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篝火旁的故事讲述,或者是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ssing the torch”,它也有传递火炬的比喻意义,用来形容责任、知识或传统的传递。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同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传薪”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传承知识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文化传承价值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使用这样的词汇,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1.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
2.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