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5:25
“潘鬓沈腰”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潘鬓”和“沈腰”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潘鬓”指的是潘岳(潘安)的鬓发,潘岳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因其美貌而闻名,后世常用“潘鬓”来形容男子鬓发斑白,暗示年老;“沈腰”则指的是沈约的腰,沈约是南朝梁的文学家,据说他因病而腰围减损,后世用“沈腰”来形容人消瘦。因此,“潘鬓沈腰”整体上用来形容人因忧愁或疾病而显得憔悴和消瘦。
在文学作品中,“潘鬓沈腰”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因忧国忧民、思念亲人或经历人生挫折而显得憔悴不堪的形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某人因长期压力或疾病而变得瘦弱时,可能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病人的身体状况或心理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潘鬓沈腰”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的形象描述,潘岳和沈约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形象被后世文人用来形容人的憔悴和消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成为描述人物形象的一种固定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的形象往往与忧国忧民、多愁善感联系在一起。因此,“潘鬓沈腰”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反映了文人对于自身形象的一种理想化描述,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于文人形象的一种期待和评价。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同情和怜悯,因为它描绘的是一个因忧愁或疾病而显得憔悴和消瘦的形象。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为了理想或爱情而牺牲自己健康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在描述某人因长期压力或疾病而变得瘦弱时,可能会被间接引用。例如,在描述一个长期工作压力大的朋友时,可能会说他“看起来像是潘鬓沈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潘鬓沈腰映寒窗, 孤灯独影夜未央。 忧思如潮涌心头, 岁月无情催人老。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古代文人憔悴形象的画作,或是电影中那些因忧愁而显得瘦弱的角色的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描述忧愁和孤独的音乐作品。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潘鬓沈腰”这个成语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形容人因忧愁或疾病而显得憔悴和消瘦的词汇或成语,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存在。
“潘鬓沈腰”这个成语在*文学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形象的描述,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形象和情感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在现代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个成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拼得个潘鬓沈腰,摇落悠悠千里。
1. 【潘】 古水名。 在河南省荥阳县境。
2.
【鬓】
(形声。从髟(biāo),宾声。“髟”,意思是头发长。“髟”的字多与毛发有关。本义:颊发。两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鬓,颊发也。 、 《国语·晋语》-美鬓长大则贤。 、 《释名》-连发曰鬓。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组词】
鬓影、 鬓发霜侵
3.
【沈】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
【引证】
《左传·文公三年》。朱骏声曰:“国在今河南汝州汝阳县东南。定(公)四年蔡灭之。”-伐沈。
姬姓。一说姒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在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4.
【腰】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组词】
腰板、 腰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