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6:48
媚灶(mèi zào)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向灶神献媚”,比喻讨好有权势的人或神灵,以求得好处或庇护。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种不正当的、谄媚的行为。
媚灶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讽刺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巴结权贵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社会或政治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用以批评某些人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媚灶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
同义词:巴结、奉承、谄媚、讨好 反义词:傲慢、不屑、正直、刚正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媚灶更偏向于对权势者的讨好,而傲慢则强调不屈从的态度。
媚灶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相信灶神掌管家庭福祉,因此会在特定节日向灶神献上美食,以求得家庭平安和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形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类似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媚灶**反映了人们对权力的敬畏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
媚灶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诚实、虚伪和自私的行为。它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某些人的看法,尤其是在政治或商业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讨好上司或权威人士。这种行为可能会在职场中引起同事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媚灶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为了权力和地位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人的形象:
他如影随形,媚灶权贵, 只为一席之地,不惜虚伪。 世人皆知,其心不正, 终将自食其果,悔恨无门。
媚灶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中的场景,或者是现代政治**上的某些人物。视觉上,可能会想到一些描绘权谋和阴谋的影视作品。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语中的“kowtow”(磕头),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涉及到对权威的过度尊重或讨好。
媚灶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词汇,也是一个反映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符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深入了解文化和社会至关重要。
1.
【媚】
(形声。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人。本义:爱;喜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媚,说也。 、 《诗·大雅·思齐》。传:“爱也。”-思媚周姜。 、 《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
【组词】
媚子、 媚好、 媚靥
2.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