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0:06
“喜怒无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情绪波动非常大,无论是高兴还是生气都没有节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个词汇强调了情绪的不稳定性,可能表现为情绪爆发或情绪低落,缺乏适度的调节和平衡。
在文学作品中,“喜怒无度”常用来描绘那些情绪多变、难以捉摸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情绪波动大,难以预测其行为反应。在心理学或精神健康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与情绪调节障碍相关。
“喜怒无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强调情绪的不可预测性和缺乏控制。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凡事应适度,包括情绪的表达。因此,“喜怒无度”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不成熟或缺乏修养的表现。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联,如双相情感障碍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状态,可能引发他人的不安和担忧。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难以相处或需要特别小心对待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经常在工作中表现出喜怒无度,这对团队合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喜无边,秋雨连绵怒难言。 无度情绪如潮涌,人生波澜几时闲。”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表情变化快速、难以捉摸的面孔。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语调起伏大、情绪化的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oody”或“temperamental”,虽然这些词汇也描述了情绪的不稳定性,但可能没有“喜怒无度”那样强调缺乏节制。
“喜怒无度”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情绪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情绪的不稳定性,还强调了缺乏自我控制。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绘人物特征和情感状态。
1.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2.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