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3:22
“凤仪兽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凤凰的仪态和兽类的舞蹈。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宫廷或贵族生活中的华丽和盛大的场面,尤其是指古代帝王或贵族的盛大庆典或仪式。
在文学作品中,“凤仪兽舞”常用来描绘宏伟的宫廷场景,如《红楼梦》中描述贾府的盛大宴会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讲座中,可能会被提及以说明古代**的宫廷文化。
“凤仪兽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宫廷文化,特别是与帝王和贵族的庆典活动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主要在描述历史或文化场景时使用。
在文化中,凤凰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兽舞则可能指的是各种动物形态的舞蹈,这些在古代宫廷中是常见的表演形式。因此,“凤仪兽舞”不仅仅描述了一个视觉上的盛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审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华丽、庄重和神秘的联想,可能会让人想到古代宫廷的辉煌和复杂的社会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或艺术时,可以用来丰富表达,增加描述的深度和色彩。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凤仪兽舞”来描绘那个时代的繁华和盛况。
结合古代宫廷的绘画或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凤仪兽舞”所描绘的场景,同时,古代宫廷音乐也能增强这一成语的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皇家盛宴”或“宫廷庆典”可以传达相似的意义。
“凤仪兽舞”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绘了一个视觉上的盛况,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审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而国子之教,乐乃专精。乐之至者,能使~。
1.
【凤】
(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凤,神鸟也。朋,古文凤。 、 《书·益稷》-凤皇来仪。 、 《诗·大雅·卷阿》。传:“凤皇,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皇。”-凤皇于飞。 、 宋玉《对楚王问》-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组词】
凤求凰;凤子、 凤舸、 凤毛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3.
【兽】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引证】
《说文》-兽,守备者。 、 《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 、 《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毛虫总号。 、 《周礼·庭氏》注-兽,狐狼之属。 、 《周礼·兽人》-大兽公之。 、 《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 、 曹操《却东西门行》-猛兽步高岗。 、 《战国策·齐策》-兽同足者而俱行。 、 《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深而兽往之。
【组词】
兽目、 兽工、 兽人、 兽骇、 兽吻、 兽臣、 兽头大门、 兽铤
4.
【舞】
(形声。从舛(chuǎn),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同本义。
【引证】
《礼记·乐记》-舞,动其容也。 、 蔡邕《月令章句》-乐容曰舞
【组词】
舞旋、 舞判、 芭蕾舞;歌舞、 舞局、 舞咏、 舞头、 舞天、 舞妓、 集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