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6:37
媚笑:指一种带有讨好、谄媚意味的笑容,通常是为了取悦他人或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而做出的表情。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媚笑常被用来描绘虚伪或不真诚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媚笑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为了讨好上司或客户而做出的笑容。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社会学领域,媚笑可能被研究为一种社交行为,探讨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同义词:谄笑、讨好笑、奉承笑 反义词:真诚笑、自然笑、坦率笑
词源:媚笑由“媚”和“笑”两个字组成,“媚”字古已有之,意为讨好、取悦,“笑”字则表示面部表情。 演变: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媚笑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带有负面色彩的笑容。
在某些文化中,媚笑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但在现代社会,它往往被认为是虚伪和不真诚的表现。
情感反应:媚笑通常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厌恶、不信任。 联想:联想到虚伪、不真诚、讨好等负面形象。
在职场中,有时为了维护关系或达成目标,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使用媚笑,但这往往会在长期关系中造成信任的缺失。
在诗歌中,媚笑可以被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矛盾:
她的媚笑如春风拂面,
却掩盖不了冬日的寒冷。
视觉:联想到某人嘴角上扬,眼睛却不带笑意的表情。 听觉:联想到虚假的笑声,缺乏真诚感。
在不同文化中,媚笑的接受度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保持和谐和避免冲突可能使得媚笑更为常见,而在西方文化中,真诚和直接的交流更为推崇。
媚笑作为一个词汇,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性和虚伪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媚笑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
1.
【媚】
(形声。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人。本义:爱;喜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媚,说也。 、 《诗·大雅·思齐》。传:“爱也。”-思媚周姜。 、 《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
【组词】
媚子、 媚好、 媚靥
2.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