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6:45
“内翰”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主要用于古代官职名称中。字面意思是指在宫廷内部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在古代,翰林是**的文学侍从,负责起草诏令、撰写文书等重要工作,而“内翰”则特指在宫廷内部从事这类工作的翰林。
在文学作品中,“内翰”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宫廷生活或历史*的文本中,用以指代那些在宫廷中担任文书工作的官员。在口语和现代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已经过时,不再符合现代社会的语言惯。
同义词:翰林、文官、书记 反义词:武官、外臣
“内翰”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内”指宫廷内部,“翰”源自“翰林”,意为书写用的羽毛,后引申为书写、文书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已很少见到。
在古代,内翰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的决策和国家的事务。这个职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文化和文学的重视,也反映了官僚体系中文学才能的重要性。
提到“内翰”,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庄严和神秘,以及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如何在宫廷中发挥他们的才能。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典和优雅的情感色彩。
由于“内翰”是一个历史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然而,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研究历史时,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内翰”一词来描绘那些在宫廷中默默工作的文人:
金殿深处,内翰笔下生花,
诏令如风,传遍九州四海。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内翰在宫廷的烛光下,专注地书写着**的诏令,四周静谧,只有笔尖在纸上滑动的声音。这样的场景可以激发人们对古代宫廷生活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职可能包括中世纪欧洲的抄写员或文书官,他们负责记录和起草重要文件,但具体的职责和称谓会有所不同。
“内翰”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宫廷文化中对文学和文书工作的重视。了解这个词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历史,也让我们对语言的演变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翰】
(形声。从羽,倝(gàn)声。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翰,天鸡,赤羽也。 、 《逸周书·王会》-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
【组词】
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