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2:26
求见:字面意思是指请求会见某人,通常用于较为正式或尊敬的场合,表达一种希望与对方见面的愿望。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求见往往用于描绘角色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在需要表达尊敬或正式场合时。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求见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常见的是“想见”、“要见”等表达方式。 专业领域:在商务或外交领域,求见是一种正式的表达方式,用于请求与高层管理人员或外交官员会面。
同义词:请求会见、求访、求谒 反义词:回避、拒绝会见
词源:求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求”意为请求,“见”意为见面。 演变:随着语言的发展,求见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正式和尊敬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求见往往与礼仪和尊重有关,尤其是在官场或学术界。在现代社会,求见的使用场合相对减少,但在某些正式场合仍被保留。
求见一词给人以正式、尊敬的感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的官场、学术交流等场景。
在商务谈判中,我曾经通过邮件求见对方公司的CEO,以讨论合作事宜。
在诗歌中,可以将求见融入对历史人物的想象:
在古道的尽头,我求见那位智者,
他的智慧如同星辰,照亮我前行的路。
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官员穿着朝服,手持笏板,恭敬地请求会见的画面。 听觉**:可能包括古代宫廷中官员请求会见时的宣读声。
在英语中,求见可以对应为“request an audience”或“seek an audience”,用法相似,但文化背景和语境有所不同。
求见一词在语言中具有特定的正式和尊敬的含义,适用于特定的语境和场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1.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2.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