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8: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8:37:53
求索: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求”意味着寻求、追求,“索”则有探索、寻找的意思。结合起来,“求索”指的是不懈地寻求、探索,通常用于描述对知识、真理、答案或解决方案的持续追求。
“求索”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就有“求索”的使用,意指寻找或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在*文化中,“求索”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相联系,强调不断学和探索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
“求索”这个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断进步、勇于探索的精神。它鼓励人们不满足于现状,持续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老师,他一生都在求索教育的真谛,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求索”: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求索不息,
每一滴水珠,都是新的启示。
“求索”可以联想到探险家的形象,手持地图,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未知的道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探险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充满神秘和期待。
在英语中,“求索”可以对应为“seek”或“explore”,虽然这些词在日常使用中更为常见,但“求索”在中文中带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
“求索”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不断追求知识,勇于探索未知,这种精神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
1.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2.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