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1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14:53
词汇“幽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幽映”进行分析:
“幽映”字面意思是指幽暗中反射或映照出的景象。其中,“幽”通常指幽暗、隐秘或深邃,“映”则是指映照、反射。结合起来,“幽映”可以理解为在幽暗的环境中,光线微弱地映照出某种景象。
“幽映”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形容幽暗环境中的光线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某些文艺作品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幽映”常与自然景观、古建筑或诗词意境相结合,表达一种幽静、深远的审美情趣。
“幽映”一词给人以幽静、神秘、深邃的情感联想,常让人联想到夜晚、森林、古寺等场景,带来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夜间散步时,看到湖面上幽映着月光,那一刻的宁静与美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幽映”这个词的意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幽映”:
夜幕低垂,星辰幽映,
湖水静谧,月光如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夜晚湖面幽映着月光的画面,宁静而美丽。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悠扬的乐曲,如钢琴曲《月光》,来增强“幽映”带来的听觉感受。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用“dim reflection”(昏暗的反射)或“faint glow”(微弱的辉光)等表达。
“幽映”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美感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仍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幽映”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在语言表达中的独特魅力。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映】
(形声。从日,央声。本义: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映,明也。 、 《通俗文》-日阴曰映。 、 《后汉书·张衡传》-冠盖相映。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映日荷花别样红。 、 《广东军务记》-映日不可逼视。
【组词】
映耀、 映日、 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