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2:59
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三个杰出人物即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诸葛瑾任吴国大将军,诸葛亮辅佐刘备建蜀汉政权,与曹操、孙权抗衡,诸葛诞任魏国扬州刺史。史书上评价为蜀国得到一条龙,吴国得到一只虎,魏国只得到一条狗
1.
【蜀】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 同: 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蜀,葵中蚕也。 、 《诗·东山》。传:“桑蚕也。”-蜎蜎者蜀。 、 《管子·水池》-欲小则化为蚕蠋。 、 《韩非子》-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
2.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