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9:54
孽畜(niè ch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邪恶或不祥的动物,通常用来形容行为恶劣、罪孽深重的人或动物。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常用来指代那些作恶多端的妖魔鬼怪或不祥之物。
“孽畜”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孽”指的是罪恶、不祥,而“畜”则指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代动物,也用来形容人。
在**传统文化中,“孽畜”常与道德败坏、行为不端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规范的重视。
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邪恶、危险和不祥。在使用时,往往带有强烈的谴责和厌恶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如讨论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时,可能会用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孽畜”融入到一个关于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故事中,作为反派角色的代称,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冲突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语中的“monster”或“beast”,但这些词的贬义程度和具体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孽畜”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和特定语境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1.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
2.
【畜】
饲养。
【引证】
《礼记·曲礼》-畜鸟者则勿佛也。 、 《楚辞·大招》-畜鸾皇只。 、 《徐霞客游记》-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
【组词】
畜置
养育。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天下谁畜之。 、 《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 、 《诗·小雅·我行其野》-尔不畜我,复我邦家。
【组词】
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