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8:39
“孽苗”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不良的、有问题的或不正当的根源或起始点。字面意思是指不好的苗子,比喻事情的坏起点或不良因素。
在文学作品中,“孽苗”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恶劣性格或行为的根源,如“他那贪婪的本性,真是孽苗深种”。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不良惯或行为,如“这孩子的坏惯,真是孽苗”。在专业领域,如农业,可能指病虫害的早期迹象。
同义词“祸根”强调的是导致问题或灾难的根源,而“孽苗”更侧重于不良行为的起始点。反义词“良种”则指的是好的、有益的起点或因素。
“孽苗”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孽”字原指罪恶、不正当,而“苗”则指植物的幼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比喻各种不良的起点或根源。
在**传统文化中,“孽”字常与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的观念相联系,因此“孽苗”也常带有一定的宿命论色彩。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被用来分析和批判社会问题或个人行为的根源。
“孽苗”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沉重的情感反应,常让人联想到不幸、灾难或不良后果。它提醒人们要警惕和避免不良行为的起始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孽苗”来形容那些从小养成的不良*惯或行为,警示自己或他人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孽苗已长成荆棘,刺痛过往的每一寸光阴。”
视觉上,“孽苗”可能让人联想到枯萎的植物或荒凉的景象。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沉重的音乐或悲伤的旋律。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root of evil”或“bad se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孽苗”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比喻,用来形容不良行为的起始点或根源。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和个人行为,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改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
2.
【苗】
(会意。从田,从艸。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本义:禾苗,未吐穗的庄稼)。
同本义;泛指初生的植物。
【引证】
《说文》-苗,草生于田者。 、 《诗·魏风·硕鼠》。传:“嘉谷也。”-无食我苗。 、 《公羊传·庄公七年》。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无苗。 、 《孟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 《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苗未枯。 、 、
【组词】
补苗;间苗;秧苗;麦苗;豆苗;壮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