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6:04
“朱紫难别”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红色和紫色难以区分。基本含义是指两种相似的事物或人难以辨别,尤其是在品质、地位或价值上。
在文学中,“朱紫难别”常用来形容两种极为相似的事物,如颜色、品质或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人们在选择或判断时的困惑。在专业领域,如艺术或纺织品行业,这个成语可能特指颜色上的难以区分。
“朱紫难别”源自**古代对颜色的描述,特别是在宫廷文化中,朱色和紫色都是高贵和权威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任何难以区分的事物。
在**文化中,颜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朱色代表喜庆和权威,紫色则象征高贵和神秘。因此,“朱紫难别”不仅描述了颜色的难以区分,也反映了社会等级和文化的复杂性。
这个成语可能引发人们对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思考,以及在选择和判断时的困惑感。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和神秘。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购买衣物时遇到“朱紫难别”的情况,特别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很难区分两种相似的颜色。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朱紫难别夜幕下,星辰闪烁似谜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中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在模糊的光线下,人们讨论颜色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难以分辨”在多种语言中都存在。
“朱紫难别”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颜色的难以区分,也反映了人们在判断和选择时的复杂心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的细微差别。
1.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2.
【紫】
(形声。从糸(mì),此声。本义:紫色,蓝和红组成的颜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紫,帛黑赤色也。 、 《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恶紫之夺朱也。 、 《礼记·玉藻》-玄冠紫緌。 、 《左传·哀公七年》-紫衣狐裘。 、 《论语》-红紫不以为亵服。 、 《乐府诗集·陌上桑》-紫绮为上襦。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佩紫怀黄。 、 唐·李朝威《柳毅传》-披紫衣。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