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3:32
“年老色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容貌和体力逐渐衰退。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到老年时,外貌不再年轻美丽,体力也不如从前。
在文学作品中,“年老色衰”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衰老过程,增添作品的情感深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对老年人的某种偏见或不公。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年老色衰”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普遍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意义——描述老年人的生理和外貌变化——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老年人的地位和价值观念经历了多次变化。在儒家文化中,老年人被尊为家族的,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也在发生变化。
“年老色衰”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哀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老年人的同情和关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亲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年老色衰。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也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年老色衰”:
岁月如梭,时光匆匆,
年老色衰,白发苍苍。
但心中火焰,依旧燃烧,
不畏风霜,勇往直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神依然坚定。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缓慢而深沉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乐章,来表达“年老色衰”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geing and fading beau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描述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外貌和体力逐渐衰退。
“年老色衰”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衰老过程的认识和情感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老年人,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她来说,年老色衰的日子已经不太远了。
她~,没有人会喜欢她了。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
3. 【色】
4.
【衰】
(会意。从衣,从冄(rǎn)。“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suǒ)本义:蓑衣。)。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
【引证】
《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衰则气复反入。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组词】
衰末、 衰旺、 衰季、 衰废、 衰宗、 衰门、 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