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2:02
年羹尧(Nián Gēngyáo)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生于179年,卒于172年。他是康熙帝和雍正帝时期的重要人物,以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著称。年羹尧在平定叛乱和对抗准噶尔部落的战役中表现突出,因此获得了**的信任和重用。然而,由于其权势过大,最终被雍正帝视为威胁,导致其被处死。
在文学作品中,年羹尧常被描绘为一个复杂的角色,既有英勇的一面,也有野心勃勃的一面。在口语和日常对话中,提及年羹尧通常是为了讨论权力斗争、忠诚与背叛等主题。在历史学和政治学的专业领域,年羹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军事策略、政治生涯和对清朝历史的影响上。
年羹尧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名字的含义并没有特别的词源学意义,主要是个人名。在语言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其历史评价的变迁,从最初的英勇将领到后来的权力滥用者。
年羹尧的故事反映了清朝时期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他的生平被广泛用作教育材料,用以讨论忠诚、权力和政治智慧等主题。
提及年羹尧,可能会引起对权力游戏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军事才能的敬佩,也有对其最终命运的同情或批判。
在历史课程中,年羹尧的故事常常被用来分析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多维性。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年羹尧可以作为一个引人入胜的角色,通过他的视角展现清朝宫廷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通过观看关于年羹尧的电视剧或电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形象和时代背景,增强对其历史角色的理解。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年羹尧这样的人物也有对应的历史人物,如罗马的凯撒、英国的克伦威尔等,他们都是权力斗争中的关键人物,具有相似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年羹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其复杂的人生轨迹和最终的悲剧结局,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权力、忠诚和人性深层次思考的素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分析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羹】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调和五味的汤。
【引证】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3.
【尧】
(会意。从垚(yáo),从兀。“垚”是土高,兀(wù)高耸突出,所以“尧”表示高。本义: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尧,高也。 、 《书·尧典》。马注:“翼善传圣曰尧。”-曰若稽古帝尧。 、 《论衡·须颂》-尧亦美谥也。 、 《白虎通·号》-尧犹荛荛也,至高之貌。 、 《风俗通·皇霸》-尧者,高也,饶也。
中国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初封陶,后徙唐,又称“伊唐氏”。
【引证】
杜审言《蓬莱三殿传宴》-长此戴尧天。 、 《红楼梦》-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
【组词】
堯、 尧天、 尧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