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5:08
年节: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年度的节日”,通常指的是一年中特定的庆祝日或纪念日,如春节、中秋节、圣诞节等。它强调的是这些节日的时间周期性,即每年都会重复出现的庆祝活动。
在文学中,年节往往被用来营造氛围,表达人们对节日的期待和喜悦。在口语中,年节可能更多地与家庭团聚、传统*俗和节日美食联系在一起。在专业领域,如商业和市场营销,年节则可能与促销活动、节日特卖等相关。
同义词:节日、庆典、纪念日 反义词:平日、工作日、非节日
同义词中,“节日”强调的是庆祝的特定日子,“庆典”则更侧重于庆祝活动本身,“纪念日”则强调的是为了纪念某个**或人物而设立的日子。反义词则与年节形成对比,指的是非庆祝的日子。
“年节”这个词汇在**古代就已经存在,最初可能更多地指代农历新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扩展到包括其他重要的年度庆祝日。在现代汉语中,年节的含义已经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年度节日。
在*文化中,年节往往与家庭团聚、传统俗和食物紧密相关。例如,春节的饺子、中秋节的月饼都是年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层面,年节也是商家促销、政府组织庆祝活动的重要时机。
年节往往给人带来温馨、欢乐和期待的感觉。它让人们有机会暂时放下日常的忙碌,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对于许多人来说,年节也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
在我的生活中,年节总是与家人团聚的记忆紧密相连。无论是春节的鞭炮声,还是中秋节的明月,这些年节的庆祝活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年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年节钟声响彻天。
家家户户喜洋洋,
共庆新春乐无边。
年节往往让人联想到五彩缤纷的装饰、热闹的鞭炮声和欢快的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元素共同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在不同的文化中,年节的概念和庆祝方式各有特色。例如,*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在庆祝方式、传统俗和食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通过对“年节”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年节不仅是庆祝的时刻,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年节这一概念的运用,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