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4:30
词汇“年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年羹”字面意思是指每年吃的羹,通常指的是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尤其是在春节期间食用的羹汤。羹是一种浓稠的汤,通常由肉类、蔬菜和淀粉类食材熬制而成。
在文学作品中,“年羹”可能被用来象征团圆和家庭的温暖,尤其是在描述春节或家庭聚餐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传统节日食品时。在专业领域,如食品学或民俗学,可能会对这个词汇有所提及。
同义词:年菜、节日食品 反义词:这个词汇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主要用于特定的节日和食品。
“年羹”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年”和“羹”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羹是一种常见的食品,而“年羹”则特指在特定节日食用的羹。
在文化中,食物与节日紧密相连,年羹作为春节期间的传统食品,反映了人对家庭团聚和传统*俗的重视。
提到“年羹”,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聚会、传统的节日氛围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由于“年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除非是在讨论传统节日食品或参与相关的文化活动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又绿江南岸,年羹香飘万家宴。”
提到“年羹”,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热气腾腾的厨房、家人围坐的餐桌以及欢声笑语的节日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年羹”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节日食品,这些食品往往也承载着类似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
“年羹”作为一个特定节日食品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俗和情感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却是文化传承和语言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羹】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调和五味的汤。
【引证】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