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1:07
“五代史”是指*历史上继唐朝之后的五个短暂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的历史记载。这五个朝代存在于公元907年至90年之间,是**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被称为“五代十国”时期。
在文学中,“五代史”可能被用来指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如《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这一时期的历史**或人物。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五代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五代、五代十国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统一时期”如“唐朝”或“宋朝”相对比。
“五代史”一词源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命名和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历史学和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文化中,五代史代表了分裂和动荡的时期,但也孕育了许多文学和艺术作品。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复杂,政治斗争频繁,但也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五代史”可能唤起对那个时代英雄人物和复杂政治斗争的兴趣。对于一般读者,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在我的历史学*中,五代史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帮助我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代史,烽火连天,英雄辈出,书写不朽篇章。”
想象一幅描绘五代时期战场的画作,或是听一段古筝曲,都能唤起对五代史的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历史时期,但可以通过比较其他国家的分裂和动荡时期来理解五代史的意义。
“五代史”不仅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理解*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关键。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历史背景。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yì)声。本义:更迭,代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 、 《周礼·挈壶氏》-县壶以代哭者。 、 《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与君代兴。 、 《国语·晋语》。注:“更也。”-使子父代处。 、 《汉书·食货志》。注:“易也。”-岁代处,故曰代田。 、 《汉书·地理志》-韩地代相干也。 、 张衡《东京赋》-四时迭代。 、 《汉书·刑法志》-转相攻伐,代为雌雄。 、 《荀子·天论》-日月迭炤,四时代御。 、 汉·刘向《列女传》-孝成王使括(赵括)代廉颇为将。 、 《广州军务记》-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
【组词】
代比、 代茶、 代馆、 代运、 代力
3.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