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2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4:19
“五亭”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五个亭子,或者是指一个地方有五个亭子。亭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式建筑,通常用于休息、观赏风景或作为景观的一部分。
“五亭”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五”和“亭”两个字组成。在历史上,亭子作为休息和观赏的场所,常常出现在皇家园林或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因此“五亭”也常被用来指代特定的景观或地点。
在**传统文化中,亭子不仅是实用的建筑,也是文化和艺术的象征。因此,“五亭”可能代表了一种精致和优雅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对传统美学的追求。
提到“五亭”,我联想到的是宁静的湖面、古典的园林和悠闲的午后时光。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典美和宁静的情感,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个有“五亭”的公园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那里的景色非常美丽,每个亭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故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亭”:
湖光山色间,五亭映碧波,
古韵今风里,悠然自得乐。
想象一下,在一个古典园林中,五个亭子分布在湖边,每个亭子都有不同的设计和装饰。在这样的场景中,可以听到鸟鸣和水声,看到亭子倒映在湖面上的美丽景象。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建筑可能被称为“pavilions”或“kiosks”,但“五亭”这个词汇和概念主要存在于**文化中。
“五亭”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学*中文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