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4:28
朴讷诚笃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综合起来,朴讷诚笃 形容一个人性格简单、不善言辞,但内心真诚、忠实坚定。
在文学作品中,朴讷诚笃 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善言辞但内心真诚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虽然不善言辞,但内心真诚,对朋友忠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人的性格特点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某些人的性格特质。
同义词:
反义词:
朴讷诚笃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内心真诚、不善言辞但忠实坚定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朴讷诚笃** 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在现代社会,这种品质仍然受到尊重,尤其是在强调诚信和忠诚的商业和职业环境中。
朴讷诚笃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温暖、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善言辞但内心真诚、忠实坚定的人,这种品质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朴讷诚笃的朋友,他不善言辞,但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予我支持和帮助。这种品质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份友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朴讷诚笃,不言而喻,
心中真诚,如山坚定。
不善言辞,却以行动,
赢得信任,如星璀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简单朴素的人物形象,不善言辞,但眼神坚定,给人一种可靠和真诚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温暖、舒缓的音乐,来表达这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 "simple and sincere" 或 "honest and faithful",但这些词汇可能无法完全传达 朴讷诚笃 的深层含义。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这种品质。
朴讷诚笃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美德,也提醒我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真诚和忠诚。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也更加珍惜这种品质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1.
【朴】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朴,木素也。 、 《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既勤朴斫。 、 《老子》-朴散则为器。 、 《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
2.
【讷】
(会意。从言,从内。表示有话在肚里,难以说出来。本义:语言迟钝) 同本义。也作“呐”。
【引证】
《说文》。按,当为呐之或体。-讷,言难也。 、 《贾子道术》-论物明辨谓之辩,反辩为讷。 、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
【组词】
讷口、 讷涩、 讷直、 讷钝、 讷言
结结巴巴地说。
【引证】
《水浒全传》-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
3.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诚,信也。 、 《礼记·郊特牲》-币必诚。 、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 、 《列子·汤问》-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汉书·赵广汉传》-行之发于至诚。 、 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
【组词】
诚款、 诚敬、 诚虔
4.
【笃】
(形声。从马,竹声。本义:马行迟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笃,马行顿迟也。 、 《后汉书·先武纪》。注引《尔雅》曰:“笃,困也。”-笃癃无家属。
【组词】
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