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0:08
“封皮”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书籍、笔记本或其他类似物品的外部覆盖物,用于保护内容物不受损害。它通常由纸张、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具有装饰和保护的双重功能。
“封皮”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封”和“皮”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书籍的封皮通常是用皮革制成,因此“封皮”一词逐渐形成并沿用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书籍被视为知识的载体,封皮作为书籍的“门面”,其设计和材质往往反映了书籍的价值和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封皮的设计也成为了书籍营销的一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封皮”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新书的期待感、旧书的怀旧情,或是对书籍保护的重视。它也可能唤起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注意到书籍的封皮设计,尤其是当我选择购买新书时。一个吸引人的封皮往往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
在诗歌中,可以将“封皮”比喻为人的外表或社会的表面现象:
“封皮之下,藏着深邃的灵魂, 表面的华丽,掩盖不了内心的真实。”
在英语中,“封皮”对应的词汇是“cover”或“jacket”,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词汇,如法语的“couverture”。不同文化中,封皮的设计和材质选择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审美偏好。
“封皮”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它不仅是书籍的保护层,也是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媒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封皮”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