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8 17:4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8 17:45:03
激进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采取极端或极端化的手段、观点或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它强调的是对现状的彻底改变或挑战,往往伴随着对传统、常规或现有秩序的不满和否定。
在不同的语境下,“激进”的使用有所不同:
“激进”一词源自拉丁语“radicalis”,意为“根部的”,后来演变为指代根本的、彻底的改变。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激进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开始兴起,这个词也因此获得了现代的含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激进可能与革命、变革、创新等概念相关联。例如,在20世纪*0年代的美国,激进一词常与反战、民权和女权**联系在一起。
激进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可能让人联想到变革的勇气、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它也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担忧或恐惧,因为它暗示着不稳定和冲突。
在个人生活中,激进可能体现在对某些问题的强烈立场,如环保、社会正义等。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对气候变化的担忧而采取激进的环保行为,如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
在诗歌中,激进可以用来形容一种强烈的情感或思想:
激进的风,吹散了陈旧的尘埃, 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光明。
激进可能让人联想到强烈的色彩对比、动态的图像和激昂的音乐,如摇滚乐或革命歌曲。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激进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相似的,即强调极端或彻底的改变。例如,在法语中,“radical”一词与英语中的“激进”含义相近。
激进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极端的态度或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动态变化。理解和正确使用激进这个词,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1.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2.
【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进,登也。 、 《易·说卦》-巽为进退。 、 《诗·大雅·桑葇》-进退维谷。 、 《周礼·大司马》-徒衔枚而进。 、 《礼记·表记》-君子三揖而进。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进则引之,退则策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进兵击秦军。 、 《资治通鉴》-以次俱进。 、 、 明·魏禧《大铁椎传》-贼环而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猱进鸷击。
【组词】
迈进、 奋进、 进不来出不去、 进旅退旅、 进退中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