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3:36
词汇“激贪厉俗”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概念。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激贪厉俗”字面意思是通过激发贪婪和严厉对待世俗来达到某种目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通过激励人们的贪欲和严格的社会规范来推动社会进步或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激贪厉俗”可能用来描述一种社会改革的方法,即通过激发人们的物质欲望和强化社会规则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政治学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社会变革的策略。
“激贪厉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如何通过激发个人欲望和社会规范来实现社会变革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激贪厉俗”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义”有关,即通过强化社会规范和激发个人追求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可能带来的积极变化的期待,也有对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或提出改革建议时,可能会涉及到类似的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激贪厉俗,社会之轮转不息,欲望与规范,交织成时代的篇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繁华都市和忙碌人群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节奏明快的现代音乐,以体现“激贪厉俗”带来的活力和变化。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观念,如通过激发个人欲望和社会规范来推动社会变革,是普遍存在的。
“激贪厉俗”这个成语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分析社会变革的视角,它强调了个人欲望和社会规范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汉语成语。
在于布衣,穷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贪厉俗,惇此薄夫。
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有益风化。
1.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2.
【贪】
(形声。从贝,今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贪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贪,欲物也。 、 《方言一》-晋、魏河内之比,谓惏曰残。楚谓之贪。 、 《墨子·非儒下》-贪于饮食,惰于作务。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贪货弃命。 、 《楚辞·离骚》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 、 《韩非子·十过》-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
【组词】
贪赃、 贪便宜;贪得无厌;贪冒、 贪鄙、 贪汙、 贪墨、 贪夫徇财
3.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4.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