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8:18
“曲尘罗”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三个字组成:“曲”、“尘”和“罗”。其中,“曲”可以指弯曲、曲折,也可以指音乐中的曲调;“尘”通常指尘土、尘埃;“罗”可以指一种轻的丝织品,如罗纱。结合起来,“曲尘罗”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一种曲折的、带有尘埃感的轻织物,或者是一种带有尘埃感的曲折曲调。
在文学语境中,“曲尘罗”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古老、陈旧的氛围,或者是一种带有历史沉淀感的物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古风。在专业领域,如纺织品或音乐领域,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但一般情况下,这个词汇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曲尘罗”这个词汇的词源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对特定物品或氛围的描述演化而来。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词汇常用来营造一种古朴、陈旧的氛围。
在**传统文化中,“曲尘罗”可能与古代的服饰、音乐或文学作品有关,常用来表达一种对过去的怀念或对古老文化的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朴、沉静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人墨客、古琴音乐或是古老的书籍。它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沉淀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会被用来描述特定的氛围或物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曲尘罗的月光下,古琴声悠悠,穿越千年的尘埃,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文人抚琴的画面,背景是曲尘罗的窗帘和古朴的书架。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古琴曲,让人感受到曲尘罗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古老、陈旧的氛围或物品来实现。
“曲尘罗”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古风,常用来形容古老、陈旧的氛围或物品。它在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有特定的应用,给人以古朴、沉静的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3.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