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3:14
“凶贼”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凶恶的盗贼或犯罪分子。其中,“凶”表示凶恶、残忍,而“贼”则指偷窃或进行其他非法行为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凶贼”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为恶劣、手段残忍的反派角色,如在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恶霸或盗匪。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形容那些行为不端、品行恶劣的人。在法律或犯罪学领域,“凶贼”可能指那些犯有严重罪行的人。
“凶贼”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凶”和“贼”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凶”已有凶恶之意,“贼”则指偷窃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然用于描述那些行为恶劣的犯罪分子。
在**传统文化中,“凶贼”常被视为社会秩序的破坏者,是正义力量必须对抗的对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用于描述那些违反法律、危害社会安全的人。
提到“凶贼”,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危险、恐惧和不安。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常用于描述那些令人厌恶和害怕的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凶贼”这个词,但在讨论犯罪新闻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这个词可能会被提及,用以描述那些行为极端恶劣的犯罪分子。
在创作中,可以将“凶贼”作为一个角色的标签,用以构建故事的紧张氛围。例如,在一段描述古代江湖恩怨的文字中,可以这样写:“夜幕下,凶贼的身影如鬼魅般穿梭于街巷之间,每一次出手都伴随着无辜者的哀嚎。”
视觉上,“凶贼”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影和模糊的人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尖锐的警报声或紧张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andit”或“thug”,它们也用来描述那些行为恶劣的犯罪分子,但“凶贼”更侧重于偷窃行为和凶恶的特质。
“凶贼”这个词在语言中承载了强烈的负面情感和道德评价,常用于描述那些行为极端恶劣的犯罪分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