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0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9:24
“人君”一词在汉语中指的是君主或统治者,特指古代的帝王或君王。这个词汇蕴含了权威和领导力的意味,通常用于描述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人君”常用于描绘古代帝王的威严和责任,如在历史小说或古典诗词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人君”用于学术讨论,探讨古代君主的统治方式和影响。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体现在权威的来源或统治的方式上,而反义词则指代被统治的群体。
“人君”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人”指人类,“君”指统治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
在**传统文化中,“人君”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概念紧密相关,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君主权威的尊重和期待。
提到“人君”,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威严、智慧和责任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古代政治体制的思考。这个词汇可能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权威的敬畏。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人君”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和君主的角色。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帝王的诗时,可以使用“人君”来增添历史的氛围:
古道长风伴人君,
江山万里任驰骋。
仁心治国传千古,
英名永载史册中。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龙袍的君王,站在宫殿的高台上,俯瞰着他的国土。这样的视觉联想可以与古代宫廷音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宏伟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King”或“Emperor”,虽然词汇不同,但概念相似,都是指拥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
“人君”这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重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领导者的期待和理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和理解历史和政治话题。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