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0:32
外方这个词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外方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外方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外”和“方”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外部”和“地方”。在古代汉语中,外方可能更多地指代地理上的外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在文化中,外方常常带有一定的异域色彩,可能与的传统文化形成对比。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方的概念变得更加普遍,人们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
外方这个词可能带给人一种新奇、异国情调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于文化差异的思考。在个人情感上,外方可能与旅行、探索、学*新事物等积极体验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外方可能与接待外国朋友、学*外语、了解不同文化等活动相关。例如,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外方朋友,我们一起探索了当地的文化和美食,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在诗歌中,外方可以用来形容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景象:
外方的星辰,闪烁着异域的光芒, 引领着旅人,穿越无尽的夜航。
外方可能让人联想到异国的风景、独特的建筑风格、异域的音乐和舞蹈。例如,看到一幅描绘外国城市的画作,或听到一段异国风情的音乐,都可能让人想到外方这个词。
在英语中,外方可以对应为“foreign”或“external”,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例如,“foreign culture”(外国文化)、“external partner”(外部合作伙伴)。
外方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应用场景。通过对外方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以及它在文化交流和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外方这个词,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