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7:56
外景: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户外场景,即在建筑物外部或自然环境中拍摄的场景。在影视制作中,外景通常指的是电影、电视剧或广告等在室外拍摄的场景,与内景(室内拍摄的场景)相对。
外景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外”和“景”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景”字常指景色、景象,而“外”则表示外部。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专门用来指代户外拍摄的场景。
在影视文化中,外景的选择往往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氛围紧密相关。例如,一个阳光明媚的海滩外景可能会传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一个阴暗的森林外景则可能营造出神秘或恐怖的气氛。
外景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自然的美景、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氛围。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户外活动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外景可能与特定的旅行记忆或拍摄经历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回忆起在某次旅行中拍摄的美丽外景,或者在一次户外拍摄中遇到的挑战和乐趣。
在诗歌中,外景可以被用来描绘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
晨曦初露,外景如画, 山川河流,尽收眼底。 鸟语花香,心旷神怡, 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结合图片,外景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草原、蔚蓝的天空和绵延的山脉。结合音乐,外景可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声音,如鸟鸣、风声和流水声。
在不同语言中,外景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outdoor scene”或“location shooting”都指代户外拍摄的场景。
外景这个词在影视制作和文化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还能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氛围。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和艺术中的应用,并在自己的表达中灵活运用。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